
日本長崎路跑-兩座山頭 (鍋冠山+風頭山)-與市區、河岸的山河跑

Run at May 02, 2023 at 05:20 AM
- 長度: 約 7.4km (4.61 mile),爬升 312 M。
- 類型: 全程都是在市區,不過一來是長崎本身就算是市區也是上上下下的坡,二來有鍋冠山跟風頭山兩個山頭要爬,所以是需要有點體力。另外,長崎的市區所謂的 “路”其實很多只能說是巷子,有些還有樓梯或是貌似水溝。然後有一段沒有在 google map上出現的路,只能相信自己默默的往前。總之,準備一點上坡的體力,兩腳的踏點要留意一下樓梯與下坡,然後相信自己這條路一定能上山、下山,就能出發了。
- 難度: 體力來說就是要準備上下坡,但不是太高的山。認路就是還滿傷點腦力的,上山兩次的路徑地圖看起來有點在亂繞是因為我還真的不知道這條路是去哪裡。市區更是亂繞,小巷、樓梯、馬路交錯著,還常經過一些我都不是到算不算是民宅私有產權的地方,但一早沒什麼人在管,就默默的過去吧。再加上山路蜿蜒不定,常會失去方向感。總之,這行程最難的地方應該是在決定要走哪一條路。
- 景觀度: 8分 (滿分10分) 。鍋冠山上的風景還不錯,可以遠眺整個長崎港跟外海。風頭山就普普,但有很多跟坂本龍馬有關的景點。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巷弄風景,神社、龜山社中相關、坂本龍馬相關,民宅前的花園裝飾,路上經過的小貓,還有偶而出現的歷史建築物。有自然也有人文,相當滿意的一段路程。但缺點就是因為太多地方要停下來拍照,時間拖得好久……
昨天晚上來到長崎,正式集滿了兩顆原子彈城市。先簡單的說一下長崎,除了有名的長崎蛋糕跟江戶時代作為日本國門的歷史(這邊先不談論),這城市實在是個精巧可愛的山城。地圖上就可以看到整個城市其實就是在山谷間的河道兩岸,跟小小沖積平原上,平地真的很少,建築大多依山而建。某方面這跟我老家基隆或是昨天去的佐世保很像,但是長崎的規模比較大一點,四周的山比較高一點、多一點。二戰之後長崎人口銳減,接著又有人口老化、重工業產業外移等問題,目前這城市就是維持一個靠觀光與貿易支撐經濟的中型城市 (目前人口排名是九州第六,2020年剛被大分市超過)。
長崎市區圍繞著眾多的展望台,都可以觀賞市區風景、夜景。但這城市沒有日本各大城典型的一個日本城堡,因為江戶時代長崎是「天領」,由江戶幕府直轄,沒有大名,所以也沒有大名的城堡。1945原爆雖然抹平了大部分的市區建築,但保護文物不遺餘力的日本人,還是盡可能的一磚一瓦蓋回了很多江戶時代、明治時代的東西,實在令人敬佩。長崎因為港口夠大,歷史悠久也很有山城觀光風味,所以很多國外的觀光郵輪會停靠這邊,路上不時可見洋人、東南亞人的觀光客。日本遊客也不少,畢竟這邊有許多明治維新時期的相關文化景點,對於日本人 (或是日本歷史有興趣的)可能滿有感的。先簡單的列出一下我有去的觀光點:
- Glover Garden
- 大浦天主堂
- グラバー坂 (南山手觀光商店街)
- 鍋冠山公園
- オランダ坂 (Dutch Slope)
- 唐人屋敷跡
- 出島
- 長崎新地中華街
- 浜町商店街
- 眼鏡橋
- Kazagashira Park 風頭公園 展望台
- 長崎市亀山社中記念館
- 若宮稲荷神社
- 稲佐山山頂展望台
- 権現山展望公園
- 有一個想去但是沒有提早訂船票,所以沒去程的軍艦島(端島),只好留到下次來再去。
這天本來就打算整天待在長崎,所以有時間可以早上出門跑跑。不過實在不認識這個城市,而且地圖上看來都是一堆山路,所以抱著跑錯路就算了,一切都可以將錯就錯的心情出發,雖然有定一個大方向,但其實一路都是邊走邊決定下一秒要去哪裡。旅館是在南山手山腳下的ANA Crown Plaza,特地挑日出前大約 15分鐘出發,但因為是在山坡的西側,本來就沒有預期可以有日出看,只是希望等一下不要太曬。旅館出門後先往南,沿著山勢的小路ロシア領事館通り (以前的俄羅斯領事館在這邊)往南行,同一條路接到了小曾根乾堂通り。一開始在南山手這邊的住宅區這段路是微微的下坡。走沒幾步路就在好像是人家家的門口之類的地方,發現藏了一個小神社(立山稲荷大明神),有隻可愛的犬狛 (跟上次在嘉義某廢墟路邊遇到那隻長得有點像),鳥居還是正紅的,相當有趣的小角落。南山手這一帶的住宅區在一百多年前是外國人居留地,有好幾個”居留地”的石碑遺址,散落在各個路邊、巷口。現在這邊已經沒什麽洋人在這邊了,就一個很單純的住宅區而已,這邊一整塊山坡小巷,樓梯跟窄巷順著山坡交錯著,雖然有點基隆家鄉的親切感,但跑起來讓人很難認路。我誤打誤撞的就進入了一個像是山邊的花園(事後回想,我好像誤闖民宅了),在民宅區繞了一下,最後一段路接到山邊的最後一棟山腳民宅,有個柴房之類的區域,這邊也沒有岔路,可能要選擇一下原路回頭另覓出路,還是賭下這條路往山上衝一下。本人秉著不走回頭路的精神跟他賭了。林木越來越濃密,但畢竟看來是一個山徑所以還是堅持向上,還是然後又變成竹林,再來是森林小徑,越跑越錯亂。因為太陽還沒出來,其實森林中光線昏暗到我都懷疑前面到底有沒有路 (Google地圖是說沒有)。


林木漸開之後,有一段直直上山的樓梯。跑到山頂是個岔路口(大約在這邊: 鍋冠山公園 公衆トイレ),這邊其實已經是山頂的鍋冠山公園觀景平台了,不過因為已經方向錯亂了,隨便選了一條左轉的小徑就繼續跑,陰暗的林中,路邊出現了一座供奉不動尊的路邊小廟跟地藏菩薩等眾神明。嗯…至少是神明,沒有墓碑在附近就好(後來查地圖,是這個鍋冠山不動尊)。因為山徑轉來轉去,爬到山頂已經有點搞不清方向了,到最後有看到路標寫鍋冠山展望台就衝過去了,沒幾步路就到了展望台,非常寬廣的地方,360度都盡收眼底。走錯路也值得。
雖然因為地勢的關係,一開始沒有打算要到觀景台看日出,只想找個可以看到東邊的山坡邊就好了,但誤打誤撞的就到了視野超好的鍋冠山觀景台….嗯,來都來了,所以就在山頂看一下日出再說吧。這段路這樣亂繞,我還是人生第一次這麼的沒方向感,到了山頂轉了一圈一直在想日出的東邊在哪裡。








山頂看日出待太久看到身體都涼了,得趕快再動起來才行。從鍋冠山山頂之後,這邊預計的路線基本上的計畫就是一路下山,到長崎市區,再沿著山坡邊又接上了另外一座山 (風頭山),這時的日出陽光還沒有太豔,大多是金黃色的山坡街道,很適合拍照。剛離開鍋冠山展望台,由北側下山不久時,就馬上經過一個人家家門口,發現這邊的山邊住戶都很懂得享受。自家門口的停車位還有可以看日出的咖啡雅座 (在這位置附近: 聖徳院)。根據地圖上來說,這邊可以回到長崎南山手往北一些的市區 (其實就是早上的起點附近而已……),但現實狀況是要先經過一片小林子,然後在山坡上的階梯巷道,峰迴路轉的繞下山。清晨日光下的巷道,走起來感覺就是不一樣,讓人有精神多了。下山的坡度是有點陡,還好沿途道路安全設施完善,快速下山也還算安全。


鍋冠山剛下來不久,穿過幾條民宅小巷後遇到一個小廣場,路標的一邊寫哥拉巴園 (Clover Garden)的後門,另一邊寫 “Glover Sky Road“。一開始還搞不懂這是什麽東西,但旁邊突然冒出一個提著菜籃的歐巴桑,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這把年紀了還可以拿著這麼多菜,瞬間從山下衝上來。才發現這邊是一個爬山的電梯 (不是電扶梯,是會開關門的電梯,只是他像登山火車那樣斜斜的上下山。)這邊還遇到一隻不太理人的老貓,懶懶得曬著剛出來的太陽在打哈欠。我想說下山太快反正對膝蓋也不好,就體驗一下這電梯,坐下山後接著跑吧。(下圖2是從Skyroad的山上終點往下看,有兩圈圍起來的是可以騎車上山的路。


下山後的地方其實離旅館很近了,而且已達平地。這邊開始就先是過了一條大馬路,在對面的巷弄中,順著馬路右邊,接上荷蘭「オランダ坂通り」,依序經過幾個下面幾個地方,一路往東山町的方前進: (1)長崎市古写真資料館 (2)大浦オランダ坂 (3)地藏堂 (4)英国聖公会 会堂跡石碑 (5) 三角溝 最後到了一個交叉口是(6) C.M.ウィリアムズ宣教師館跡石碑・看板 這中間都是微微上坡的平坦石磚路,算滿好跑的。到了這交叉路口,就要決定一下要往山上,還是下坡了,後來選擇直行(下坡)路,往 遠見番所跡看板 那邊過去。根據地圖,這下面其實是一條高速公路的大隧道,但在這寧靜的住宅區,其實完全感覺不出來。這邊順著一條小巷子,經過了 ピエル・ロチ寓居の地石碑 跟 みさき道の道塚,這邊沿途剛好是陽光跟氣溫都正好的時候,相當的舒適,忍不住手機拿著一直在拍巷弄間在陽光下遊蕩的小貓。小巷最後進到了平地的唐人屋敷跡石碑 (以前的唐人街,後來華人散開了,這邊變成一般民宅了),幫中華街的牌樓照相留念後,繼續往前的小巷,走了點上坡路,爬了點樓梯,經過了仁田佐古小学校後,在學校的北側遊蕩一下想找條下坡路,後來在民宅間的狹小細縫找到一個小巷子,稍微繞了一下下,下山到了一條比較大的巷子,最後到達長崎市區的一個小公園 “丸山公園”。這邊有個坂本龍馬像,公園旁有一個有趣的派出所 ( 長崎署 丸山町交番),以警察局來說,這建築實在是太可愛了,忍不住照了一張。


此時的左前方就是現在的商業鬧區思案橋/中華街。不過因為一早都不會有商店,所以不理會,沿著派出所前的巷子繼續一路前進到底,到路底左轉一個小上坡 (金剛院の坂) ,最後就街道最大條的馬路,雙向都有電車,過到馬路對面,稍微切斜角,接上了鍛冶市通り (一條兩邊都是餐廳、酒吧的熱鬧街道,但是一早沒人就是了),從這邊開始就一路往東北方直直前進了。
這邊算是從市區的邊緣了,其實算是沿著山邊在跑。在風頭山的山腳下沿著寺町通り (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堆寺廟了),有接連幾座佛寺,這些寺廟的後山則是一大片的墓園。下圖為長照寺 ,這旁邊還有一間晧台寺,很明顯的都是服務後山上面這些客戶的服務業。沿著這條路跑到一個上山樓梯邊 (Google Map在這邊,樓梯口有寫個再往前是延命寺,但是如果真的看到延命寺就是跑過頭了)。這邊樓梯上去是一連串的墳墓在兩側,對於經過墓園有禁忌、有心理障礙的人,可能不太適合走這邊,但剛剛的路上也沒有適合上去風頭山的路,只能一路到最後面若宮稲荷神社三の鳥居那邊上山,或是就走平地不要上風頭山了。
總之,直直的往上穿過了一堆墳墓(後來看地圖,好像有一堆有名的人的墳墓,可惜我都不認識),樓梯路到最後路有點右轉,但還是繼續向上,一路到最後就到了一個樹林裡的小小的松姫稲荷神社。跟神明示意後,走道旁邊就很明顯是公園。稍微繞了一下階梯,有個司馬遼太郎文学碑,跟一個非常顯眼的坂本龍馬像 (應該是本城最高的坂本龍馬像吧)。




從山頂的風頭山公園這邊開始就是一聯串的坂本龍馬相關事物。(因為他當時跟幾個革命志士在這邊開了日本的第一間西式股份有限公司) 。上圖是風頭山山頂公園,遠眺長崎港的景色。港正中央一艘大台的郵輪是鑽石公主進港中。公園還有一個滿大的坂本龍馬像(下圖)。19世紀時是有照相機的,長崎又是日本相當早西化的地方,所以坂本龍馬有留下相片,而依照照片作出來的雕像算是滿接近真實的。在這銅像前是一個小觀景廣場可以觀看整個長崎港。依照慣例又是遇到一個中年女子在這邊運動,一樣跟我說了一串我聽不懂的日文後,才容我解釋我不知道她在說啥。還好他很快換成英語模式跟我介紹了眼前的幾個景物,還有正在開入港的鑽石公主號 (稍晚,當天下午我在長崎的市街路上就遇到了一大堆美國大媽在 shopping,應該就是坐這船來的)。他還很熱心的跟我說,人到這邊就一定要跟龍馬銅像照一張,而且要擺一樣的姿勢才行,我只好入境隨俗,留念一張 (如下)。


從山頂公園往北,出了公園不久,順著下坡左手邊會先到一個龍馬通り石碑在岔路口。這邊開始更多的坂本龍馬相關物。先是經過長崎市亀山社中記念館 (推測是當時的公司原址),再來是龍馬のぶーつ像(鞋子跟船舵看著港口的那組銅像),座落在一條小路的盡頭,視野比較寬廣的一個小小空地。這銅像主要是代表龍馬他穿著西式鞋子掌舵 一來是影射掌舵這個國家,二來是因為龜山社中這家公司的主業就是海上運輸。
繼續往前就到了龜山社中資料展示館。(這個跟前面那個紀念館不太一樣,只是純粹一間民宅改建,展示資料用,不是當時的公司原址)。想知道什麽是龜山社中的人可以自己去 Google。簡單的說就是坂本龍馬跟海援隊成員成立的日本第一家海上運輸有限公司,在幕末時代幫了很多軍火運輸,也培養了後來的三菱財團跟眾多倒幕志士)這間資料館不是公司原址,只是展示資料而已。原址已經改建(就是剛剛經過的亀山社中記念館,但以不是原貌)。


龜山社中資料展示館往前沒幾公尺,就是聽到潺潺溪水聲,有座小橋,對岸是若宮稲荷神社 (內有龍馬神社)。這神社超好拍,正面裡面反面都好拍,在神社跟神明示謝,拍照留念後,穿過神社從後方出去,才發現這邊才是參到的正門。這邊有若宮稲荷神社前的千鳥居,還有個正宮大明神、若松大明神兩神社。有趣的是,此時大約七點多,剛好是中小學生上學的時間,一直陸續有小孩邊走邊嬉戲的聲音,在鳥居之間迴盪著,忍不住多拍了幾張,也路了些影片。




觀光客當太久當到身體都涼了,趕緊起身繼續往山下跑。這邊是順著小溪一路往山下,經過了一些交錯的小路,但都在溪邊,其實一路都到山下了,千鳥居都還是一個接一個。一樣是若宮稲荷神社的。這神社的領地還真廣大。(山上下來先經過 若宮稲荷神社赤い鳥居列の階段,再到若宮稲荷神社四の鳥居,還有若宮稲荷神社三の鳥居,再來若宮稲荷神社二の鳥居,才是一個大鳥居結束。基本上我是沿著參道逆向一直下來就是了。
這邊已經差不多到平地了,順著小巷轉個彎就到了中島川 (流經長崎市區的一條小河)河邊,這邊有個銭屋橋。過橋時看到橋下有好多像曬衣服一般的鯉魚旗掛在半空中,逆光下迎風飄逸。我找了條下去河岸的樓梯,在中島川,橋上、橋下幫這群鯉魚旗照了好多像。當時有兩位拿很專業的單眼相機夫婦也在照相,不好意思現醜,但他們一直找我講話,除了聽得懂這風景很美以外,我只能猜測他們想教我怎麼拍比較好,但我只能一直點頭。雖然太陽已經出來好久了,但是橋下的陽光是還滿剛好的。當時還不知道為何這邊有這些旗子,後來才知道這是日本五月五號兒童節的習俗。我橋下殺了不少時間跟相片記憶體,上到岸邊又看到一個上野撮影局跡,算是日本早期 (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照相館,坂本龍馬知名的照片就是在這邊照的。長崎的居民為了要紀念幫坂本龍馬拍下經點照片的攝影師上野彦馬他開的照相館所在地,設立了一個初代照相機造型的雕像以示紀念。




跑到這邊心想已經是跑步的尾聲了,後續其實就一段平地一路跑回旅館。抱著回家的心情沿著中島川河邊跑。這河邊市石頭路,其實不太好跑,怕跌倒或是腳踝受傷的人,建議改走上面的馬路邊人行道。不久遇到兩河交接,這裡有讓人誤以為是市中心廢墟的小橋(其實只是長很多雜草的沙洲),繼續前進就是知名景點眼鏡橋,這邊有河中跳石可以到河中間拍照,我兩岸來回了好幾次照了不少照。然後上岸旁就是眼鏡橋旁的商店街,幫商店街總是要「眼鏡仔」一下的牌樓照了一張,繼續沿著河邊往南跑。


和的盡頭是熱鬧的浜町、銅座町。此時已經接近八點 (之前實在混太久,當觀光客當太久),路上人車已經不少,走到河的盡頭就是出島博物館區。出島是江戶幕府時代唯一外國人可以存在,可以做生意的地方 (從1636年建好到1854年正式允許美國通商,兩百多年的期間)。所謂的外國人也僅限荷蘭人就是了,但畢竟是個對外窗口,不置於全部與世界失聯。江戶時代的出島在後來的市街改正、填海造路,還有二戰的摧殘,基本上是早就面目全非了。但1996年長崎市政府編列了170億日圓預算,開始進行重建出島的工程,2006年第一期完工,開始對外開方這整個歷史園區。要買門票,但我是滿推薦進來走走的,看得出來他們滿用心在重建的,除了歷史文物展示之外,還有一些藝術展示,跟穿著江戶時代衣服在路上閒晃的路人。
我本來只是要跟出島表門橋這做橋拍照,但是我發現博物館已經開門了 (八點開,表示我在風頭山到這邊這段短短的幾公里混了一個小時),心想來都來了,就當觀光客去參觀吧。買了門票進去走了一圈 (詳情就先不說了),還買了餅乾等紀念品,在沿著大馬路出島海岸通り,接著海邊馬路大浦海岸通り接回旅館洗澡休息,準備再次出擊當觀光客了。


2023春天這次五天四夜行,總共在三個地方晨跑,依照順序記錄在這邊。個人覺得四月、五月是滿適合來日本跑的。天氣不算太冷,有跑的話差不多就是剛剛好的舒適溫度。

